莫言游母校(转载并编写)

2022-01-31 09:21 阅读(?)评论(0)

莫言游母校(转载并编写)

  (2022-01-12 17:27:33)[编辑][删除]

   莫言,本名管谟业,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。他的笔名很有意思,他从小不大爱讲话,所以给自己取名莫言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,被归类为“寻根文学”作家2012年,莫言获得中国史上首枚诺贝尔文学奖。获奖之后,莫言也彻底走进了人们的视线,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。

  随着对莫言的了解,大家也发现了莫言的另一项爱好,就是写诗。说实话,他的古体诗确实写的很一般,但他写的打油诗还是很有意思的,可以说十分接地气。

     有一次,成名之后的莫言回到了自己的母校,专门看望自己的恩师徐老先生,徐老先生已经90多岁的高龄。徐老先生对自己的学生十分满意,并且知道莫言的一大爱好就是写打油诗,于是便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赠给莫言,诗如下:

      可以说虽然已经90多岁高龄的徐老,可写作的功底和水平依然不减。很多人或许对徐老不了解,徐老先生是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,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,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。这首打油诗运用了两句俗语,颇有气势,并且寓意到位。二三行写的是莫言游母校,回忆起师徒两曾经的点点滴滴,感慨万千。徐老用这几句诗,形容自己与莫言再次相见的感受,恍惚间让人想起了当年在长安城初见李白时,贺知章老先生的风骨和气度。

通读徐老这首诗,虽非古体诗,却有古体风韵,并且通俗易懂,水平确实不一般。

     徐老这首打油诗让莫言看了十分感动,并且即兴回了一首赠给恩师,也让网友议论纷纷。具体诗句如下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月二,龙抬头,二月三,母校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往事历历堪回首,何时更上一层楼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贵新,人恋旧,宽多友,仁者寿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恩师九秩笔不休,壮志犹能憾山丘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底色浓,音色厚,金戈铁马将进酒。

年逾九秩释义:年龄超过了九十岁。

逾:超过。年逾:指年龄已经超过了。九十岁为九秩。

九秩出处: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七十不俟朝,八十月告存,九十日有秩。”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,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,九十岁为九秩。 

释义:大夫到了七十岁,就可以不在朝里侍候;八十以后,天子要每月派人前去问安;九十岁以后,天子每天要派人送去食品。

古代每十岁为“一秩”也叫“一旬”,“一秩”是十岁。

      这首诗照应徐老的诗句,虽然看上去气势磅礴,但仔细一品确实输了阵势。首行的“母校游”和徐老的“龙腾渊”比起来就弱了很多。通读全篇,表达的意思过于直白、生硬,并且最后几行对辛弃疾和李白诗句的运用过于生硬。

对莫言不可太过苛责。人家只是即兴回了恩师一首打油诗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能写出这样的打油诗已经很不容易了,其中夹杂了莫言的真情实感,强过很多人。

  莫言的文学作品也好,打油诗也好,我们可以看到的是,都是十分接地气的。他的文字并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,而是通俗易懂的表达。他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底层人士在特定时代下遭遇的不公和委屈,是具有批判精神的,是有深度的含义的。一个被全世界认可的作家,却遭到自己人的质疑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:如果文学作品没有批判精神,只会歌颂,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。

     在获奖八年之后,莫言带着他的又一大作《晚熟的人》归来,这部作品是莫言沉淀八年以来的心血。莫言是成功的,这部《晚熟的人》彻底击中了人们的内心,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引起共鸣。

     莫言现在也是以“晚熟的人”自居,在莫言看来,大部分人都是晚熟的人,因为每个人都是平凡人,总是会遭到生活的种种打击。比如在事业上不受领导重用,受到同事排挤;在婚姻里,妻子总是抱怨自己没本事;对父母更是满满的愧疚。

     但莫言认为:这就是生活,每个人都应该争当一名晚熟的人,哪怕生活如何打击你,也要乐观活下去,并且要不忘初心,坚持自己的梦想,身边的质疑声也会渐渐消失。分享: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2-02-06 11:05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