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历代名家诗文选注(干宝、谢灵运 、范晔 17)

2008-03-02 08:01 阅读(?)评论(0)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干  宝

紫玉(《搜神记》十六卷)

 吴王夫差(1)小女,名曰紫玉,年十八,才貌俱美。童子(2)韩重,年十九,有道术。女悦之,私交信问,许为之妻。重学于齐鲁之间,临去,属其父母,使求婚。王怒,不与女。玉结气死,葬阊(chāng)门之外(3)。三年重归,诘(4)其父母,父母曰:“王大怒,玉结气死,已葬矣。”

    重哭泣哀恸(tòng),具牲币(5),往吊于墓前。玉魂从墓出,见重,流涕谓曰:“昔尔行之后,令二亲从王相求,度(duó)必克从大愿(6)。不图别后,遭命奈何!”玉乃左顾宛颈而歌曰:“南山有乌,北山张罗。乌既高飞,罗将奈何!意欲从君,谗言孔多(7)。悲结生疾,没命黄垆(lú)(8)。命之不造(9),冤如之何!羽族之长,名为凤凰。一日失雄,三年感伤。虽有众鸟,不为匹双。故见鄙姿,逢君辉光。身远心近,何当(10)暂忘。”歌毕,歔欷(xū xī)流涕,要(yāo)重还冢(11)。重曰:“死生异路,惧有尤愆(qiān),不敢承命(12)。”玉曰:“死生异路,吾亦知之。然今一别,永无后期。子将(13)畏我为鬼而祸子乎?欲诚所奉,宁不相信(14)?”重感其言,送之还冢。玉与之饮宴,留三日三夜,尽夫妇之礼。临出,取径寸明珠以送重,曰:“既毁其名,又绝其愿,复何言哉!时节自爱(15)。若至吾家,致敬大王。”

    重既出,遂诣(yì)王,自说其事。王大怒曰:“吾女既死,而重造讹言,以玷(diàn)秽亡灵。此不过发冢取物,托以鬼神。”趣收重(16)。重走脱,至玉墓所诉之。玉曰:“无忧。今归白王。”王妆梳,忽见玉,惊愕悲喜,问曰:“尔缘何生?”玉跪而言曰:“昔诸生(17)韩重来求玉,大王不许。玉名毁义绝,自致身亡。重从远还,闻玉已死,故赍(18)(jī)牲币,诣冢吊唁。感其笃终(19)。辄与相见,因以珠遗之。不为发冢,愿勿推治(20)。”夫人闻之,出而抱之,玉如烟然。

 

:(1)夫差:春秋末吴国国君,公元前495年至前473年在位。(2)童子:指未满20岁,未成年的男子。(3)结气:愁闷郁结。阊门:指吴国国都姑苏城(今江苏苏州市)西门。(4)诘:询问,盘问。(5)牲币:祭品,如祭祀用的牛、猪、羊等。(6)度必句:度:猜想。克:能够。克从大愿:能够实现与韩重结合的愿望。(7)玉乃句:宛颈:宛转着脖颈。孔:大,过分。(8)黄垆:黄泉。(9)不造:不幸。(10)何当:何时。(11)歌毕句:歔欷:哭泣,抽噎。要:通“邀”。(12)死生异句:尤愆:罪过。承命:遵命。(13)将:或许。(14)欲诚所奉句:我愿竭诚地侍奉你,难道还不相信。(15)时节自爱:四季平安,自我保重。(16)趣收重:趣通“促”,催促。收重:逮捕。(17)诸生:儒生。(18)赍:携带。(19)笃终:忠诚,始终不变。(20)推治:追究治罪。

人鬼恋(《搜神记》十六卷)(1)

   陇西(2)辛道度者,游学至雍州城四五里(3),比见一大宅(4),有青衣女子在门(5)。度诣门下求飧(sūn)(6)。女子入告秦女,女命召入。度趋入阁中,秦女于西榻而坐。度称姓名,叙起居(7),既毕,命东榻而坐。即治饮馔(zhuàn)。食迄,女谓度曰:“我秦闵王女,出聘曹国(8),不幸无夫而亡。亡来已二十三年,独居此宅,今日君来,愿为夫妇,经三宿。”三日后,女即自言曰:“君是生人,我鬼也,共君宿契(9,)此会可三宵,不可久居,当有祸矣。然兹信宿(10),未悉绸缪(chóu móu),(11)既已分飞,将何表信(12)于郎?”即命取床后盒子开之,取金枕一枚,与度为信。乃分袂(13)泣别,即谴青衣送出门外。未逾数步,不见舍宇,惟有一家。度当时慌忙出走,视其金枕在怀,乃无异变。寻至秦国,以枕于市货之,恰遇秦妃东游,亲见度卖金枕,疑而索看。诘(jié)度何处得来?度具以告。妃闻,悲泣不能自胜,然向疑耳,乃遣人发冢启柩视之,原葬悉在,唯不见枕。解体看之,交情宛若(14)。秦妃始信之。叹曰:“我女大圣,死经二十三年,犹能与生人交往。此是我真女婿也。”遂封度为驸马都尉(15),赐金帛车马,令还本国。因此以来,后人名女婿为“驸马”。今之国婿(16),亦为“驸马”矣。

:(1)魏晋南北朝时期,在志怪神异类故事中出现了大批人鬼相恋的故事,它们实际上是当时人们某种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反映,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,就通过幻想来达成。(2)陇西:郡名。汉置郡治在狄道(今甘肃临洮东北)。(3)游学:离开家乡,远出求学。雍州:古代九州岛之一,指陕西、甘肃及青海部分地区。在今陕西西安西北十三里。(4)比见:比:有近的意思,走近看到。(5)青衣:古时贫贱之人穿青衣,后世因以青衣为婢女的代称。(6)诣:前往,去到。飧:古代将晚饭称为飧。这里泛指一般饭食。(7)起居:本来指日常生活的情况。这里是初次见面的寒暄语。(8)出聘曹国:出外访问曹国。曹国:周代分封的国名,其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山东菏泽、定陶一带,后为宋所灭。(9)宿契:宿止契合,指同居又兼指宿缘。(10)信宿:在宿,即连宿两夜。(11)未悉绸缪:这里是指秦闵王女与辛道度之间的欢情未尽。(12)表信:以赠物表明以身相许。古时男女终身相许后,常互赠礼物以表示对彼此的爱恋。(13)分袂:分别。(14)诘:盘问,反问。宛若:宛然、仿佛、好像。(15)驸马都尉:汉代所治官名。(16)国婿:古代帝王女儿的丈夫。

李寄斩蛇(《搜神记》十九卷)

    东越闽中有庸岭,高数十里。其西北隰(xì)中有大蛇,长七八丈,大十余围。土俗常惧。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,多有死者。祭以牛羊,故不得祸。或与人梦,或下谕(yù)巫祝,欲得啖(dàn)童女年十二三者。都尉令长(zhǎng),幷共患之。然气厉不息。共请求人家生婢子,兼有罪家女养之。至八月朝(zhāo)祭,送蛇穴口。蛇出,吞啮(niè)之。累年如此,已用九女。

    尔时预复募索,未得其女。将乐县李诞,家有六女,无男。其小女名寄,应募欲行。父母不听。寄曰:“父母无相,惟生六女,无有一男,虽有如无。女无缇萦(tí yíng)济父母之功,既不能供养,徒费衣食,生无所益,不如早死。卖寄之身,可得少钱,以供父母,岂不善耶!”父母慈怜,终不听去。寄自潜行,不可禁止。

   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(zhà)蛇犬。至八月朝,便诣(yì)庙中坐,怀剑,将犬。先将数石(古读shí今读dàn)米餈(cí),用蜜麨(chǎo)灌之,以置穴口。蛇便出,头大如囷(qūn),目如二尺镜,闻餈香气,先啖食之。寄便放犬,犬就啮咋;寄从后斫(zhuó)得数创(chuāng)。疮痛急,蛇因踊(yǒng)出,至庭而死。寄入视穴,得其九女髑髅(dú loú),悉举出,咤(zhà)言曰:“汝曹怯弱,为蛇所食,甚可哀愍(mǐn)。”于是寄女缓步而归。

    越王闻之,聘寄女为后,拜其父为将乐令,母及姊皆有赏赐。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。其歌谣至今存焉。

译文:

    东越国闽中郡有一座庸岭,高达几十里。那座岭的西北部山洞里有条大蛇,长约七八丈,粗有十几围。那一带老百姓经常怀着恐惧的心情。国都东治的武官以及所属县城的大小官员,有不少人是被那大蛇咬死的。人们用牛羊去祭它,仍然不得安宁。大蛇有时给人托梦,有时告知巫祝,说想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。郡和县的各级官员,都忧愁这件事,可是恐怖气氛总是不得消除。大家访求人家奴仆生的丫头,和犯罪人家的女孩,把她养起来,等到八月初一祭期,送到蛇洞口,蛇便出来吃掉她。连年这样,已经送掉九个女孩。

    那一年,又预先招募搜求,还没有得到那种女孩。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孩,没有男孩。他的小女儿叫李寄,应募想去,父母舍不得。李寄说:“爸妈没有福相,只生六个女儿,没有一个儿子,虽有后代,等于没有。我也没有缇萦那样解救父母危难的本领,已经不能供养父母,还白白地浪费衣食,活着没有益处,不如早一天死掉。现在卖掉我,可得少许钱,以养活父母,难道不很好吗!”可是父母怜爱孩子,终于不准她去。李寄偷偷地去了,未能禁止住。

    于是李寄提出请求:要锋利的宝剑和专咬蛇的狗。到了八月初一那天,她就佩着剑,领着狗,到蛇洞前庙里坐着。事先把几石糯米餈粑,浸上糖稀,放在洞口。蛇便伸出头来,头大得像圆形的谷囤子,眼睛像大镜子,闻到餈粑的香气,就先吞食它。李寄趁势放出狗来,狗猛扑上去咬住蛇;李寄从后边举剑使劲砍去,重伤多处。伤口痛急了,蛇就纵身蹿出洞来,蹿到庙院里死掉了。李寄走进蛇洞看看,找到九个女孩的骨头,全拣出来,激动而痛惜地大声说:“你们胆小软弱,活活地被蛇吃掉,真是十分可怜啊!”到了这时,李寄才从容不迫地走回家去。

    东越王听到这个消息,就聘娶李寄做王后,幷任命她的父亲做将乐县县令,她的母亲和姐姐也都受到赏赐。从此东治地区再没有妖魔怪物了。人们歌颂李寄的歌谣,到如今还在那一带流传着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谢灵运

   谢灵运(公元385~433年)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人。他出身于东晋大族,是谢玄的孙子,袭康乐公,因称“谢康乐”。刘宋代晋,降公爵为侯。宋少帝时,出为永嘉太守,不久辞官,东归会稽。文帝时,为临川内史。元嘉十年获罪被诛。他性喜山水,是晋、宋之际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,作品有《谢康乐集》。

登池上楼寺诗(1)

   潜虬媚幽姿(2),飞鸿响远音。薄霄愧云浮,栖川怍渊沉(3)。进德智所拙,退耕力不任(4)。徇)禄及穷海,卧疴对空林(5)。衾枕昧节候,褰开暂窥临(6)。倾耳聆波澜,举目眺岖嵚(7)。初景革绪风,新阳改故阴(8)。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祁祁伤豳歌,萋萋感楚吟(9)。索居易永久,离群难处心(10)。持操岂独古,无闷征在今(11)。

 

:(1)池:在浙江温州市永嘉县西北,后人命名为谢公池。(2)潜虬句:虬(qiú):传说中的一种无角龙。媚:自爱,自赏。幽姿:藏而不露的姿态。意思是沉潜于水中的龙,比喻隐居者。(3)薄霄句:薄霄:比喻出仕,此指高飞而逼近云霄。愧:就自己的仕途坎坷而言。云浮:指“响远音”的飞鸿。栖川:比喻归隐。怍:惭愧。渊沉:指“媚幽姿”的潜虬。(4)进德句:进德:进德修业,指提高道德修养,建功立业,即出仕。(5)徇(xùn)禄句:徇禄:追求俸禄官位。及穷海:此指出守永嘉。穷海:荒僻的海边,这里指永嘉郡。疴(ē ):病。(6)衾枕句:衾枕:卧具,此室我卧病。昧节候:指因卧病而不知季节的变化。褰(qiān):拉开窗帘。窥临:临窗眺望。(7)岖嵚(qū qīn):山势高峻的样子,这里指大山。(8)初景句:初景:初春的景致。革绪风:革:驱除。绪风:冬日的余风。新阳:指春日。故阴:指已经过去的冬日。(9)祁祁句:抒发伤春的情感。祁祁:草木茂盛的样子。豳(bín)歌:豳人的诗。豳:古国名,在今陕西省邑西。萋萋:抒发春日难归的情感。楚吟:指《楚辞·招隐士》中的诗句。(10)索居句:离群独居。易永久:指容易感到时间漫长。(11)持操句:持操:保持操守,指自己归隐的思想行为。独古:独有古人。无闷:是说避世而没有烦恼。征在今:检验我的今日。

登江中孤屿(1)

    江南倦历览,江北旷周旋(2)。怀新道转迥,寻异景不延(3)。乱流趋正绝,孤屿媚中川(4)。云日相辉映,空水(5)共澄鲜。表灵物莫赏(6),蕴真(7)谁为传?想像昆山姿(8),缅邈区中缘(9)。始信安期术(10),得尽养生年。

 

:(1)孤屿:即孤屿山,在温州附近永嘉江中。(2)江南句:江南、江北:指永嘉江南北岸。倦:厌倦。历览:遍览。旷:旷废。周旋:周游。(3)怀新句:景:指日光。此句谓怀着寻求新的景观的心情,而感到路程的遥远,因为寻求奇异的景观而感到时光短促。(4)乱流句:正绝:横流直渡。正:直。中川:江中。意思是航船横绝急流直渡,孤屿婷立江中。(5)空水:天空和江水。(6)表灵:灵秀的风光。物:人。赏:观赏,欣赏。(7)蕴真:隐藏着仙人。(8)昆山姿:昆仑山的姿态。(9)缅邈句:孤屿景物绝美,好像远离了尘世。缅邈:辽远,这里是用作动词。区中缘:尘缘。(10)安期术:指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的长生不老术。

石壁精舍还湖中作(1)

    昏旦(2)变气候,山水含清晖。清晖能娱人,游于憺(3)忘归。出谷日尚早,入舟阳已微。林壑(4)敛暝色,云霞收夕霏(5)。芰荷迭映蔚(6),蒲稗相因依(7)。披拂(8)趋南径,愉悦偃东扉(9)。虑淡物自轻(10),意惬(11)理无违。寄言摄生客(12),试用此道(13)推。

 

:(1)石壁精舍:始宁别墅附近的佛寺。湖:指巫湖。(2)昏旦:傍晚和清晨。(3)憺(dān):安适的样子。(4)林壑:山林和山沟。敛:集聚。暝色:暮色。暝(míng):日暮。(5)夕霏:傍晚的雾气。(6)芰(jì):菱。迭映蔚:菱荷茂盛的叶子互相映照。(7)蒲:菖蒲。稗(bài):稻子的害草。因依:互相倚傍。(8)披拂:拨开草木。(9)偃:歇息。东扉:指东轩。(10)虑淡句:思虑淡泊则物累自轻。(11)意惬句:精神上知足便无违于养生之理。(12)摄生客:养生的人。(13)此道:指“虑淡”二句所阐发的道理。

石门岩上宿(1)

    朝搴苑中兰(2),畏彼霜下歇(3)。暝还云际宿,弄此石上月(4)。鸟鸣识夜栖,木落知风发(5)。异音同至听,殊响俱清越(6)。妙物莫为赏,芳醑谁与伐(7)?美人竟不来,阳阿徒晞发(8)。

 

:(1)石门:山名,在今浙江省嵊(shèng)县。标题也作《夜宿石门》。(2)搴(qiān):取。苑:花园。(3)歇:衰息。(4)云际宿:指宿于石门山上。弄:玩赏。石上月:山很高,月亮看上去好像是在岩石上。(5)识:知。木落:叶落。(6)至听:美的声音。响:空谷回音。清越:清亮悠扬。(7)妙物:上述的景物。莫:没有人。醑(xǔ):美酒。伐:称赞。(8)美人:以美人比喻知己朋友,表达了缺少知音的落寞情绪。阳阿: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。晞发:晒干头发。

过白岸亭(1)

    拂衣遵沙垣,缓步入蓬屋(2)。近涧涓密石,远山映疏木(3)。空翠难强名,渔钓易为曲(4)。援罗聆青崖,春心自相属(5)。交交止栩黄(6),呦呦食苹鹿;伤彼人百哀,嘉尔承筐乐(7)。荣悴迭去来,穷通成休戚(8)。未若长疏散,万事恒抱朴(9)。

 

:(1)白岸亭:离永嘉87里,以溪岸的白沙而得名。(2)遵:沿着。垣:短墙,这里指沙岸。蓬屋:指白岸亭。(3)涓密石:涓:细流。细水流过密石。(4)空翠:远山青翠的氛霭。难强名:很难说它是什么。易为曲:很容易使人高兴地吟唱起来。曲:歌曲。(5)罗:藤萝。聆青崖:聆听在青石崖上。自相属:自然融会的意思。属:连。(6)交交句:交交:鸟鸣声。栩(xǔ):栎(lì)树。黄:黄鸟。人百:一百个人才能抵得上他一个人。这句的意思是说树上黄鸟的鸣叫声使我想起了《诗经》里哀悼子车奄息等三位贤臣的诗章,感到很悲哀。(7)呦呦(yoū)句:呦呦:鹿鸣声。苹:白蒿一类的草。承:奉持。筐:用来盛放币帛以赏赐群臣的筐子。这两句是说又从食苹的鹿鸣声想起了《诗经》里歌咏君臣宴赏欢乐的诗章。(8)荣悴句:荣:荣耀。通:显达。悴:憔悴。迭:轮换。穷:困。休:喜。戚:忧。(9)疏散:放达。抱朴:朴:天然未加工的木材,这里是不为外界的喜怒哀乐所影响。

入彭蠡湖口(1)

    客游倦水宿(2),风潮难具论。洲岛骤回合(3),圻(qí)岸屡崩奔(4)。乘月听哀狖(yòu),浥(yí)露馥芳荪(sūn)(5)。 春晚绿野秀,岩高白云屯(6)。千念集日夜,万感盈朝昏(7)。攀崖照石镜,牵叶入松门(8)。 三江(9)事多往,九派(10)理空存。 灵物郄(11)珍怪,异人秘精魂。 金膏灭明光(12),水碧辍流温。徒作千里曲,弦绝念弥敦(13)。

 

:(1)彭蠡湖:即今江西鄱阳湖。彭蠡湖口在今江西九江附近,是鄱阳湖与长江交接处。(2)水宿:住在水上。(3)洲岛句:是说浪潮很猛,遇到洲岛时,则急遽地分流回绕过去,又立即汇合而下。(4)圻岸句:是说浪潮又常常碰到江岸,便猛然倒退下来又直奔前去。圻:通“埼”,弯曲的岸头。(5)乘月句:狖:猿类。浥:湿地。馥:香气。荪:香草名。(6)屯:聚集。(7)集日夜:日夜交集。朝昏:早上晚上。(8)石镜:山名,石镜山相传在庐山东。松门:山名,约在今江西省都昌县南,近彭蠡湖口。(9)三江句:是说关于禹疏三江的种种传说已成为过去的事了。三江:长江自彭蠡湖分为三条江水,东流入海。(10)九派句:是说长江分成九道支流之理,现在也已经空留其说而难于探明究竟。中国古代认为“三”“九”等数字含有玄理在内。(11)灵物句:是说江湖中本来有很多灵怪神异,现在都吝啬地秘藏其精神魂魄,不肯出现了。(12)金膏:传说中的仙药。灭明光:是说金膏不发光芒,也就无法寻找到它。(13)徒作句:千里曲:曲名。本句是说,自己的心情像商陵牧子奏千里别鹤曲一样(商陵牧子结婚五年,无子,父兄要他改娶他人,他就弹琴咏叹别鹤以抒发心中不满,曲名《别鹤操》,因为鹤一举千里,所以又称《千里别鹤》),奏完了曲子,心里的思念反而更强烈了。弦绝:曲终。敦:厚。

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(1)

    可怜(2)谁家妇?缘流洗素足。明月在云间,迢迢(3)不可得。

可怜谁家郎?缘流乘素舸(4)。但问情若为(5),月就云中堕(6)。

 

:(1)东阳溪:东阳溪,即今金华江,流经浙江东阳、金华一带。(2)可怜:可爱。(3)迢迢:高远的样子。(4)素舸(gě):白帆船。(5)若为:如何,怎么样。(6)堕:掉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范  晔

   范晔(公元398~446年),字蔚宗,南朝宋代顺阳(今河南淅川县)人。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。他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。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。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,加散骑常侍。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,官至尚书吏部郎,宋文帝元嘉元年(公元424年)因事触怒刘义康,左迁为宣城郡(郡治在今安徽宣城)太守。后来他又几次升迁,官至左卫将军、太子詹事。他博览群书、潜心著述,作《古今善言》二十四篇。元嘉二十二年,当他完成了《后汉书》本纪、列传的写作,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《礼乐志》、《舆服志》、《五行志》、《天文志》、《州郡志》等五志的时侯,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,因此下狱而死。范晔《后汉书》的记述,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,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,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,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。

光武帝临淄劳耿弇

   车驾至临淄(1),自劳军,群臣大会。帝谓弇(2)曰:“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,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(3)。此皆齐之西界,攻足相方(4)。而韩信袭击已降,将军独拔勍(qíng)敌(5),其功乃难于信也。又田横烹郦生,及田横降,高帝诏卫尉,不听为仇(6);张步前亦杀伏隆,若步来归命,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(7),又事尤相类也。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(8)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

 

:(1)车驾:此代指皇帝。临淄:地名,在今山东省。(2)弇(yǎn):耿弇,时为东汉建威大将军。(3)祝阿:地名,在今山东长清县。(4)相方:相比。方:比拟。(5)勍敌:劲敌。(6)田横:秦末人,齐贵族。刘邦灭齐,他率五百人逃往海岛自立,刘邦召之降,因不愿臣于汉,遂于途中自杀。(7)张步:人名,字文公,当时割据于剧城(今山东寿光县)的地方军阀。大司徒:官名,职位相当于汉初的丞相,此指伏隆的父亲伏湛。(8)南阳:地名,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。建此大策:指消灭张步,以平齐地的具体步骤。

乐羊子妻

   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,不知何氏之女也。羊子尝行路,得遗金一饼,还以与妻。妻曰:“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,以污其行乎!”羊子大惭,乃捐金于野,而远寻师学。一年来归,妻跪问其故。羊子曰:“久行怀思,无它异也。”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:“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,一丝而累,以至于寸,累寸不已,遂成丈匹。今若断斯织也,则捐失成功,稽废时月。夫子积学,当日知其所亡,以就懿德。若中道而归,何异断斯织乎?”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,遂七年不反。妻常躬勤养姑,又远馈羊子。

译文:

   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,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儿。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拾到别人遗失的一块金子,回来拿给妻子。妻子说:“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,廉洁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,何况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得到好处,而玷污自己的行为呢!”羊子听后十分惭愧,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,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。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,妻子恭恭敬敬地问他回来的缘故。羊子说:“出行在外久了,心中想念家人,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。”妻子听后,就拿起刀来走到织机前说道:“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,由织机织成一根根的丝织起来,积累成寸,再一寸寸地积累不停,就织成整丈整匹。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,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,迟延荒废时光。你求学积累知识,应当经常了解你缺少的是什么,从而成就你的美德。如果中途就回来了,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?”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,又回去进修自己的学业,随后竟七年没有回家。妻子不仅在家辛勤劳动赡养公婆,还供给在远处读书的丈夫羊子。

范滂传(1)

    范滂字孟博,汝南征羌人也(2)。少厉清节,为州里所服,举孝廉、光禄四行(3)。时冀州饥荒,盗贼群起,乃以滂为清诏使,案察之(4)。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(5)。及至州境,守令自知臧污,望风解印绶去(6)。其所举奏,莫不厌塞众议(7)。

    迁光禄勋主事(8)。时陈蕃为光禄勋(9),滂执公仪诣蕃,蕃不止之,滂怀恨,投版弃官而去(10)。郭林宗闻而让蕃曰(11):“若范孟博者,岂宜以公礼格之?今成其去就之名,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?”藩乃谢焉(12)。

  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(13)。后诏三府掾(yuán)属举谣言,滂奏刺吏、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(14)。尚书责滂所劾猥多(15),疑有私故。滂对曰:“臣之所举,自非叨(tāo)秽奸暴(16),深为民害,岂以污简札哉(17)!间以会日迫促(18),故先举所急,其未审者(19),方更参实(20)。臣闻农夫去草,嘉谷必茂;忠臣除奸,王道以清。若臣言有贰,甘受显戮(lù)(21)。”吏不能诘(jié)(22)。滂睹时方艰,知意不行,因投劾(hé)去(23)。

   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(24),请署功曹(25),委任政事。滂在职,严整疾恶。其有行违孝悌,不轨仁义者,皆扫迹斥逐(26),不与共朝(27)。显荐异节,抽拔幽陋(28)。滂外甥西平李颂,公族子孙,而为乡曲所弃,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(29),资用为吏。滂以非其人,寝(qǐn)而不召(30)。资迁怒,捶书佐朱零(31)。零仰曰(32):“范滂清裁,犹以利刃齿腐朽(33)。今日宁受笞(chī)死(34),而滂不可违。”资乃止。郡中中人以下,莫不归怨(35),乃指滂之所用以为“范党”。

    后牢修诬言钩党(36),滂坐系黄门北寺狱(37)。狱吏谓曰:“凡坐系皆祭皋陶(38)。”滂曰:“皋陶贤者,古之直臣。知滂无罪,将理之于帝(39);如其有罪,祭之何益!”众人由此亦止。狱吏将加掠考(40),滂以同囚多婴病(41),乃请先就格(42),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(43)。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(44),滂等皆三木囊头(45),暴于阶下(46)。余人在前,或对或否,滂、忠于后越次而进(47)。王甫诘曰:“君为人臣,不惟忠国,而共造部党,自相褒举,评论朝廷,虚构无端,诸所谋结,并欲何为?皆以情对(48),不得隐饰。”滂对曰:“臣闻仲尼之言(49),‘见善如不及,见恶如探汤(50)。’欲使善善同其清,恶恶同其污,谓王政之所愿闻,不悟更以为党(51)。”甫曰:“卿更相拔举,迭为唇齿,有不合者,见则排斥,其意如何?”滂乃慷慨仰天曰:“古之循善(52),自求多福;今之循善,身陷大戮(53)。身死之日,愿埋滂于首阳山侧(54),上不负皇天,下不愧夷、齐。”甫愍然(mǐn)(55)为之改容。乃得并解桎梏(zhì gù)(56)。

    滂后事释(57),南归。始发京师,汝南、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(58)。同囚乡人殷陶、黄穆(59),亦免俱归,并卫侍于滂,应对宾客。滂顾谓陶等曰:“今子相随,是重(60)吾祸也。”遂遁还乡里。

    初,滂等系狱,尚书霍谞(xǔ)理之(61)。及得免,到京师,往候谞而不为谢(62)。或有让滂者(63),对曰:“昔叔向婴罪,祁奚救之,未闻羊舌有谢恩之辞,祁老有自伐之色(64)。”竟无所言。

    建宁二年,遂大诛党人,诏下急捕滂等。督邮(65)吴导至县,抱诏书,闭传舍(66),伏床而泣。滂闻之,曰:“必为我也。”即自诣狱。县令郭揖大惊,出解印绶,引与俱亡(67),曰:“天下大矣,子何为在此?”滂曰:“滂死则祸塞,何敢以罪累君,又令老母流离乎!”其母就与之诀(68)。滂白(69)母曰:“仲博孝敬(70),足以供养,滂从龙舒君(71)归黄泉,存亡各得其所。惟大人(72)割不可忍之恩,勿增感戚(73)。”母曰:“汝今得与李、杜齐名(74),死亦何恨!既有令名,复求寿考,可兼得乎?”滂跪受教,再拜而辞。顾(75)谓其子曰:“吾欲使汝为恶,则恶不可为;使汝为善,则我不为恶。”行路(76)闻之,莫不流涕。时年三十三。

    论(77)曰:李膺振拔污险之中,蕴义生风,以鼓动流俗,激素行以耻威权,立廉尚以振贵埶,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,波荡而从之,幽深牢、破室族而不顾,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(78)。壮矣哉!子曰:“道之将废也与?命也(79)!”

 

:①本篇选自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》。东汉末年,政治黑暗,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,垄断仕进之路,甚至公开卖官鬻爵。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,批评朝政,抨击宦官。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,加以禁锢。在汉灵帝建宁二年(公元169年)的党锢之祸中,党人李膺、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。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,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、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。(2)汝南征羌:郡县名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。(3)少厉句:厉,通“砺”,磨炼。州里: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,二十五家为里。本为行政建制,后泛指乡里或本土。服:佩服。举孝廉:因品行“孝”、“廉”而被选拔。孝廉,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。光禄四行:光禄勋考察人才时所规定的四种品行。光禄:光禄勋,汉时官名。四行: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·范滂传》李贤注引《汉官仪》:光禄举敦厚、质朴、逊让、节俭四行。(4)时冀州句:冀州:东汉州名,在今河北一带。清诏使:东汉官名,奉皇帝旨意,到地方调查处理事件。案察:即"按察",考察。(5)滂登车句:揽辔:拉起马缰绳。慨然:感慨貌。(6)及至州境句:州:指冀州。臧污:贪污。臧,通“赃”,受贿。绶:拴系官印的丝带。(7)厌塞众议:使大家心服,提不出不同意见。厌:通“餍”,满足。塞:堵塞。(8)迁:升任。光禄勋主事:光禄勋的属官。(9)时陈蕃句:陈蕃:字仲举,汝南平舆(今河南汝南平舆)人,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。桓帝时,任太尉。灵帝时,为太傅,谋诛宦官,事败被杀。(10)滂执句:范滂按公仪拜见陈蕃,本以为陈蕃会以贤士待己,不会拘于上下级礼仪。而陈蕃却接受了范滂的礼拜,范滂心怀不满,弃官而去。公仪:属下官员参见上司的礼仪。诣:拜见。止:阻止。版:拜见上司时所持之笏版。(11)郭林宗:郭太,又作郭泰,字林宗。太原界休(今山西介休县)人,当时清流领袖人物,不应官府征召,好奖拔士人。让:责怪。(12)若范孟博者句:格:规范。去就:犹“出处”,即做官或去官。古人认为决定去官或就官表现着一位士人的品行。得无:难道不是。不优之议:不好的评论。谢:道歉。(13)黄琼:字世英,江夏安陆(今属湖北)人,官至太尉。辟:聘任。(14)后诏三府句:三府:三公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的衙门。掾属:属僚,下属官员。举谣言:采集反映民情的歌谣言论。奏:弹劾。二千石: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。(15)猥:杂滥。(16)叨秽:贪赃。叨:通“饕”,贪婪。秽:指赃贿。(17)简札:用作书写材料的竹简和木片,亦指功用相同的书写用品。(18)间以句:加以在朝廷聚会陈奏的日子很迫近。间以:加以,又因。迫促:日期临近。(19)审:核实。(20)方更参实:待进一步参证核实。方:将要。(21)显戮:指死刑。(22)诘:反问。(23)投劾: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。此为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。(24)先:从前。(25)请署功曹:请来委以功曹之任。署:委任。功曹:官名,郡守的属僚。(26)扫迹:扫除足迹,指断绝往来。(27)朝:公堂。(28)显荐异节:表彰举荐有非常节操的人。显:表彰。抽拔:提拔。幽陋:隐姓埋名者和地位低下者。指因卑微而被埋没的人才。(29)滂外甥句:西平:县名,今属河南。中常侍:宦官名,主管宫中事务。以颂请资:把李颂请托给宗资,安排职位。(30)寝:同“寝”,废止。(31)迁怒:把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。捶:用鞭子或木棍打。书佐:属官名,掌文书。(32)仰:仰头。(33)范滂清裁:清裁:公正的裁决。齿:切割。(34)笞:鞭打。(35)归怨:把怨怒归聚到范滂身上。(36)后牢修句:据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序》,李膺做河南尹时,杀巫师张成之子。张成衔恨,其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李膺结党对抗朝廷。皇帝震怒,捕李膺等二百馀党人。钩党:相互连结成朋党。钩:牵引,连结。(37)坐:获罪。系:关押。黄门北寺狱:黄门北寺控制下的监狱,当时由宦官主管。黄门:汉代官名。寺:官署。(38)皋陶:传说为尧时的执法官。(39)理:申诉,辩白。帝:天帝。(40)掠考:拷打。掠:打。考:通“拷”。(41)婴病:得病。(42)就格:受拷打。(43)楚毒:指酷刑。(44)辨诘:辨认审问。(45)滂等句:范滂等人都被加以刑具,以囊蒙头。三木:指加在颈、手、足上的三种木制刑具。(46)暴:凌辱。此指被辱。(47)越次而进:超越囚犯队伍,走到前面。(48)君为人臣句:惟:思。部党:朋党,徒党。褒举:褒扬、荐举。虚构无端:无中生有,制造是非。构:制造。情:实情。对:回答。(49)仲尼:孔丘的字。(50)见善句: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,好像担心追不上别人一样;见到恶事,便马上躲避,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。汤:沸水。(51)欲使善善句:意为原以为扬善抑恶、善恶分明,是王政所倡导的,不理解这样做为什么反被诬为结党为非。善善、恶恶:都作名词用,犹言每一善事、每一恶事。清:与下文“污”相对,形容善如同清澈之水洁净美好。闻:“闻见”的简省说法。不悟:不理解。更:反而。(52)循善:遵循善道,做善事。(53)大戮:死刑。(54)首阳山:在今山西永济县南,相传商代伯夷、叔齐不食周粟,在此饿死。此句意谓自己愿同伯夷、叔齐一样守死善道,决不变心。(55)愍然:哀怜、同情貌。(56)桎梏:古代两种刑具,脚上的叫桎,手上的叫梏。此泛指刑具。(57)事释:被诬为结党的事得以化解。(58)始发京师句:始发京师:从京城洛阳出发。两:通“辆”,指车。(59)殷陶:字仲才。黄穆:字子敬。据史记载,殷有贤名,黄被举为孝廉时,甘愿让给殷。他们与范滂一起被诬陷下狱。(60)重:加重。(61)霍諝:字叔智,邺(今河北临漳县)人。曾任尚书仆射,官至少府廷尉。范滂下狱时,曾上表为滂辩解。《后汉书》有传。(62)候:问候。谢:感谢。(63)让:责怪。(64)昔叔向婴罪句:叔向:春秋时晋国大夫,复姓羊舌。婴罪:获罪。自伐:自夸。(65)督邮:郡守属官,主管督察、狱讼、捕亡等事。(66)传舍:驿舍,供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。(67)引:自愿承当罪责。亡:逃亡。(68)诀:死别,长别。(69)白:告诉。(70)仲博:范滂之弟。(71)龙舒君:范滂之父范显,曾为龙舒侯相,时已故。龙舒:汉代侯国名。(72)大人:对其母的敬称。(73)感戚:感伤悲戚。(74)李:指李膺,字元礼,颖川襄城(今属河南)人,当时士大夫清流中的代表。桓帝时,任司徒校尉。灵帝时,与陈蕃等谋诛宦官,事败,下狱死。杜:指杜密,字周甫,颖川阳城(今河南登封市)人。桓帝时官至太仆。与李膺齐名,并称“李杜”。灵帝时,因党事被征,自杀。(75)顾:回望。(76)行路:行路之人。(77)论:李膺、杜密、范滂等人传记后所附的总论。(78)李膺振拔污险之中句:振拔污险之中: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奋然自拔。蕴义:蕴蓄道义。生风:比喻产生令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。激素行:激励高尚纯洁的品行。耻威权:使有威权的人产生廉耻之心。立廉尚:树立清正廉明的风尚。振贵势:使势位高贵的人受到震动。概:通“慨”。幽:囚禁。破室族:使自己的家族破败。(79)道之句:孔子之语,见《论语·宪问》。废:毁,不能实现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0-02-01 07:3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